SBET实博·(中国)集团
发表文章与权力超越
发布:2024-04-14 19:03:25 浏览:

  一些人喜欢写文章,要投到报刊上发表出来。可是,文章达到发表的水平实属不易,需要认真写作,修修改改,还需要符合报刊的风格,符合编辑们的审美思想。可是,一些不是作家的人却能在报刊上轻易发表文章,是不是这些人有超级权力,起码具备超越报刊发表权的权力?

  当然是了。这些人大多是官员,是有人脉的人或者和报刊编辑关系好的人。一般来说,权力系统的人会轻松发表文章,而且一定是某些单位的“笔杆子”。因为某些单位会负责宣传方面的事情,要在某些报刊占有一定的版面。当然,占有的版面并不是免费的,而是收费的。要发表文章的单位会每年订阅这样的报刊,而且一订就是几十份、上百份,甚至上千份,等于自费发表。也就是说,报刊用版面换取了发行量,而一些单位用订阅量换取了版面费。双方一拍即合。相得益彰。一些单位可以轻松在某些报刊上发表文章,而且都是单位的“笔杆子”炮制出来的,甚至只是把去年发表过的文章拿出来,稍加修改点染,就算是新的文章,照样能够发表出去。一些单位要求“笔杆子”必须要在指定的报刊上发表一定篇数的文章,而不是随便混日子。于是,“笔杆子”们就要想方设法发现“新鲜”的东西,即便这些“新鲜”的东西已经被发现了好多次,被改编了好多次,也仍然会被拿出来说事。

  一般的作者并不能轻松发表文章,也不能购买版面。毕竟,报刊是宣传的喉舌,需要把控,而不能随便让一个作者发表文章。一个普通的作者可以发表一些怡情遣性的小诗、散文,无关痛痒的小说,却不能用什么讽刺、象征的笔法,以免“捋虎须”。可是,权力系统却可以轻松在报刊上发表一些通讯、诗歌、散文、小说、报告文学等,是不是不公平?当然是不公平的。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,所谓的公平只是人们观念中的公平,而不是事实上的公平。发表文章也是如此,编辑们会斟酌损益,会看作者的身份地位,会看作者文章的类型,还要看作者是否有一些明显的思想倾向等等。编辑会看人下菜碟,而作者会迎合编辑的口味,即便不适合自己的创作风格,也仍然要削足适履,弄得自己都不高兴,但“人在矮檐下,怎敢不低头?”只能那样,不然就不能发表,岂不是赚不了稿费,要饿肚子了?

  文人无行,历来都被人诟病。文人为了赚稿费,可以写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文章,甚至“满纸荒唐言”,“不知所云”,但还是要写下去。从一个角度命笔说这个人是好人,从另一个角度命笔,说这个人是个坏人,而且两种笔法都出自一个作者之手,也都赚了稿费。当然,一些作者基本上都是小作者,写点小豆腐块式的文章,发到报刊上,就沾沾自喜,以为自己成了作家。其实,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小作者,那些小豆腐块式的文章早就被人们忘掉了。要想成为真正的作家,就要发表长篇大论,最好能发表长篇小说。可是,一般的小作者没有那样的精力和实践,写不出长篇大论,也没有出版的门路,当然就只能发表一点小文章,挣点稿费完事了。

  一些单位的“笔杆子”却不会这样,可以利用版面优势,发表很多文章,而且要算作单位的政绩。一旦和政绩挂钩,那些报刊就一定会重视起来,会有编辑出面,对文章审核,修改,直到达到发表要求。即便单位的“笔杆子”没写好,或者写的文章不合编辑口味,也会被编辑免费修改,改到能发表为止。而小作者们投稿之后,大多会石沉大海,不会受到编辑们的青睐。编辑们还要作者自留底稿,编辑部不退稿件。如此一来,报刊就具备了权力属性,高高在上,再也不会露出亲民的面目。

  报刊成了宣传的工具,就要符合主流意识形态,符合宣传口径,而不能自说自话,更不能对权利系统形成监督和约束,不然,停刊之后,就没有发表言论的阵地了。当然,说是发表言论的阵地,只能说是发表权力系统言论的阵地,而不是发表民间言论的阵地。民间言论需要改编,改成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和宣传口径的言论,才能发表。而权力系统直接超越报刊的发表权,或者说拥有报刊的发表权,不用揣摩编辑们的意图,也不用担心发表不了,只要有“笔杆子”写文章,就不愁发表不了。况且,“笔杆子”们大多都是一些在报刊上发表过豆腐块文章的小作者,知道该如何写,也知道怎样迎合宣传口径。被权力雇佣之后,他们当然知道该如何写,如何发表了。况且,有了权力的加持,他们更容易发表,也更容易成为名副其实的御用文人。

  发表文章本来是体现的事,经过权力系统的运作,成了权力系统宣传的工具,而争鸣、争论、讽刺类的文章少之又少,几乎销声匿迹了。其实,人们迫切地希望听到来自底层的声音,而不是整天看一些单位“笔杆子”们的吹捧。不过,权力向来能够超越发表权,甚至完全掌控发表权,即便只是自娱自乐,人们也不能干涉————那是他们的事,和老百姓无关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