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BET实博·(中国)集团
【散文】我的父亲
发布:2024-04-19 04:06:03 浏览:

  清明如期而至,父亲去世已有十年。多少次梦中相聚,醒来后怅然若失。一直想着要为父亲写点什么,可每次提起笔来,又觉无从着手,不知怎样表述父亲厚重的一生。

  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回到家乡祭奠父亲。每每同乡亲们在村口话别时,望着村口那棵历经六百年的大槐树,依然绿阴葱葱、生机勃勃,我仿佛看到了父亲,看到了他的音容笑貌,禁不住潸然泪下……

  “殷忧启圣,多难兴邦”。父亲的青年时代,国家正处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,在血与火的磨炼、生与死的考验中,他从一个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抗敌救国的英勇战士,不畏生死,冲锋在前。

  父亲1924年出生在夏县下七里坡村(现属闻喜县)一个贫苦农民家庭,兄弟姊妹六人,他排行老三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家乡被日伪占领。1940年,地下组织在家乡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,开辟了敌后根据地。1942年,18岁的他毅然加入夏县抗日游击大队(后改称稷麓县抗日游击队)。1944年,光荣加入中国,改名薛光夏,志在打走日本鬼子及其反动派,光复夏县,光复华夏,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,这是父亲入伍入党时的初心。

  父亲先在县游击大队警卫班、直属大队、大队部当战士。一次从中条山护送县里领导过日占同蒲铁路,夜宿坑东村,被日本鬼子重重包围,当时他们都已做好牺牲准备,最后硬是杀出一条血路,才成功脱险。还有一次在农家窑洞宿营,半夜鬼子包围村子,是隔壁大嫂敲门叫醒他们,在老乡带领下,才从窑洞后面的壕沟爬到了村外。1947年冬天,父亲担任稷麓县兵站站长,为攻打运城部队供应战时物资,连续几天几夜劳累,他的双耳竟然失去了听力。

  “我将无我,不负人民。”父亲在工作中生动诠释了无我奉献的精神,展现了公仆的形象。从我记事起,父亲就是在工作,不是下乡就是开会,时常家里一屋子人在谈工作,对于父亲没有什么比工作更重要。

  1948年,父亲被组织派到新绛县,先后担任三区区长、县委组织部长、县委副书记。新绛县以手工和商业发达闻名山西,有“南绛北代(代县)”之誉,新绛纺织厂是山西最早的现代纺织工业企业。在他直接领导下,1960年建立新绛县地方国营化工厂,4年后迁至晋南专署所在地临汾,是山西最早的精细化工企业,也是山西最大的染料厂,极大缓解了全省织布印染缺乏染料的窘境。

  1958年,父亲任侯马市书记处工业书记,致力于侯马现代工业建设,1964年调任运城县委。1970年起,担任临汾计委主任长达十几年,走遍了临汾山山水水,到农村、进工厂、跑项目、定规划。他直接领导临汾4个五年计划编制工作,参与临汾县市分家、古县县城选址、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、龙祠引水、引沁入汾、临台铁路前期、“三纺一纸”、小钢联等企业建设。20世纪70年代年代中期,亲自主抓了社队局和社队企业创建工作,组织带领上百人,几下江南学习考察,夯实乡镇和民营企业大发展基础,临汾社队企业一度在全省名列前茅。

  20世纪80年代初期,三个60万吨洗煤厂建设等大量工业、农业、交通、文教、城建等基础设施项目纷纷上马。特别是他和省计委主任贾冲之一起多次赴国家计委,争取到“煤换油”国家补贴资金政策(后称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),为山西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。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期,贾冲之已从副省长位置退下住院治疗,已退休的父亲带我去看望他,两位老同志见面后自始至终谈的都是山西发展问题,一谈就是一个多小时,后在医务人员劝导下,才依依不舍地话别。

  “天下至德,莫大于忠。”父亲一生不变的是自己入伍入党时的初心,是不唯上、不唯书、只唯实的精神,是一辈子对党的无限忠诚。

  “公生明,廉生威。”父亲作为抗战年代过来的工农干部,严以律己、以身作则就是他最大的人格魅力,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,坚持节俭的优良作风,做廉洁从政勤学的模范。

  他寒冬穿的一件大衣,一穿就是30多年,一块手表伴随他50多年,一辈子不抽烟、不喝酒,肉也很少吃,大家都说他不像个领导,太朴素。每次下乡都要随行同志与接待单位算清粮票和钱,多少年已成为习惯。20世纪80年代中期,省计委给临汾计委配置了一辆日产蓝鸟牌小轿车,他拒绝乘坐,专门请示换为低档次轿车。

  父亲虽然完小毕业,但从来不忘记学习,即便在战争年代,一有时间就看一些进步书籍和报刊,一辈子学中干、干中学,是他们那一辈工农干部里学习的典范。他善于总结,并能上升为理论,具有从事经济和行政管理组织领导能力,与他平时勤奋学习和思考是分不开的。他在错综复杂的基层工作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,想大事、谋全局,站位高、见识远,点子实、措施硬。他讲话朴实,直奔主题,切中要害,解决问题,从实际出发,成果立竿见影。他每到一个地方和部门,都能圆满完成组织交办的工作。

  父亲经常教导我们要刻苦学习,掌握真本事,勉励我们学技术,不要坐机关。我4个姐姐有三个是大夫、一个是工人,都是靠自己勤奋刻苦,有的成了医科大教授,有的成了部队正团职大夫和单位技术骨干。

  父亲是山西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,参加过1962年的中央七千人大会、全国棉花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,多次受到毛主席、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。晚年他笔耕不辍,写成了抗战回忆录《稷麓风云》、诗集《沐雨随吟》等著作。父亲一辈子勤奋好学,襟怀坦荡,公道正派,清正廉洁,忠诚于党,忠诚于人民,永远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。

  父亲的光荣风范、高尚品德,就像我们村那棵大槐树,历经多少风霜雨雪,依然虬枝峥嵘、苍劲挺拔,福佑着您的后代,激励着您的子孙,随着岁月绵长,更显伟岸,透着勃勃生机。